沿着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西环线向西行驶,一座新建的仿古村碑映入眼帘。走进村里,干净整洁的村道、错落有致的农家院,整齐的篱笆墙内种植着绿油油的经济林和景观林……12日,记者走进新荣区郭家窑乡芦家窑村,感受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蓬勃活力和喜人景象。
“弥陀山下芦家窑,转瞬之间换新颜;村庄改变旧面貌,一幅美景呈眼前;喜看村庄新变化,全靠党建杨指导……”这是芦家窑村村民们编的顺口溜,村民们说的“杨指导”,就是今年已85岁的杨文华。
杨文华是土生土长的芦家窑村人,2017年,年近八旬的他回到家乡,投身到基层治理和家乡建设中。
在杨文华(右一)指导下,芦家窑村走出了一条助推优势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。张选摄
思故土守初心心系家乡
最甜不过家乡水,最深不过故乡情。一开始杨文华提出回村帮扶的想法时,家人一致反对,说他年纪大了,怕劳累把身体弄垮。
杨文华不断做家人的思想工作:“我们全家都是共产党员,祖祖辈辈是贫苦人,家乡人民生活还不太富裕。现在有好的发展机遇,在我有生之年,应该奉献余热。”经过沟通,杨文华最终说服了家人,义无反顾回到家乡开展帮扶工作,在银发之年开启了新征程。
2017年下半年,芦家窑村“两委”班子换届结束后,杨文华发现村干部虽有信心有决心做好工作,但思想较保守、工作缺乏思路。经走访调查,杨文华建议以党建为引领,制定学习计划,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农村政策、党史知识学习,帮助大家提高认识,一起改变现状,将落后村变成先进村。
2018年,芦家窑村开展脱贫攻坚冬季行动,在杨文华的呼吁下,老党员高玉文带头拆除了自家的破窑洞,为全村村民做榜样。此后,该村先后共拆除破旧土窑洞257间,复垦旧宅基地60亩。
善谋划勇奉献担当使命
在村里帮扶期间,杨文华脚踏实地,舍小家为大家。在一次调查走访贫困户时,他发现一户村民家仅靠年迈的老人卖废品供孙子上学、给儿媳治病,便偷偷留下2000元钱,暂缓其燃眉之急;春耕在即,杨文华又拿出5万元,动员子女们支持15万元,与村干部们一起凑够25万元农机购置款……
此外,杨文华还帮助协调维修了村党群服务中心,指导村支部建立健全议事规则、重大事项、民主评议、村务公开管理等规章制度,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制度。在全村共同努力下,芦家窑村先后被评为“新时代党建先锋农村”“大同市先进基层党组织”等。
“不挣工资还倒贴钱,老杨是真心实意为村里做事情”,杨文华以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。
谋产业促发展带动增收
如何让村子好起来、村民富起来,是杨文华一直装在心里的事。他多次组织村干部、村民代表去各地参观学习,并邀请行业专家来村考察,最终听取各方建议,在芦家窑村种植药材。
经项目申报、前期投资,杨文华动员村民种植黄芪654亩,全部由山西大辰农业发展科技有限公司订单收购。同时,他还带领村民种植槟果、李子等经济林270亩;种植黑木耳6.6万棒;发展有机旱作农业连片种植高粱1500亩;发展高标准农田2700亩,每亩增产10%。
在杨文华指导下,芦家窑村走出了一条助推优势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。
2022年,芦家窑村积极申报“乡村振兴示范村”,一年多时间内,全村齐心协力完成多功能厅、民宿农家乐康养院、槟果园管护站、污水处理、“两沟一湾”蓄水渠工程等20项工程。如今,芦家窑村实现了村庄硬化、绿化、亮化、美化,乡村美丽新风貌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新亮点。(完)